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红色”双鹤,“乡吉特委”指挥部“牺盟会”

    信息发布者:张彦光
    2017-06-18 14:41:45   转载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取得的伟大胜利。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不容置疑,几千万人为独立、自由、和平付出的牺牲不容否定。”

    一、双鹤乡,革命圣地

    双鹤乡在抗日战争中为革命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乡吉特委在双鹤这块土地上,指挥了晋南大部分地区的抗日战争和革命斗争,中共乡宁县委在双鹤乡辛庄村指挥了乡宁全县的革命斗争,并取到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所以说,双鹤既是山西新军二一三旅的建军地,也是乡宁革命的根据地,是晋南西山的革命圣地-小延安。

    1937年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山西省会太原及临汾等地相继失守,1938年秋,山西牺盟会乡宁中心区、政卫二支队(二一三旅前身)和八路军晋西南游击队支队就先后转入双鹤乡(原崖下地区),住在东角、鹤坡、石邱、安候、西坪头、西卜头、上章冠等地。牺盟会乡宁中心区原住鹤坡村,1939年春,搬到桥汾村,下半年又住渰子村、井家坡,直到十二月政变。二一三旅于1939年6月在鹤坡村正式成立。旅部先住鹤坡,后来住桥汾,金山(桐树疙瘩)、柳沟。二一三旅医院驻扎在坡水头村。八路军游击支队原住章冠村,后住高家坡。二一三旅的两个团,57团团部住崖底村,部队分住在崖下直到三官浴一线;58团团部住西卜头,部队住桥汾村,直到鹤坡、东角、桃花洞一线。1939年6月政卫二支队、三支队合编为213旅(阎锡山晋绥军正式编制)。

    旅长:郝玉玺,

    政治主任:程谷梁,

    参谋长:张焕。下辖:57、58、59三个团。

    57团团长:张汉丞,

    副团长:韩震、曹增荣

    政治主任:贾久民。

    58团团长:周义中

    副团长:刘增业,韩固

    政治主任:郭寿天(后为郭林军)。

    59团由政卫三支队在中条山改变,未归建制,由当地党委领导。晋西事变后,亦转移到太岳根据地。

    团长:王清川

    乡宁王达到稷王山后随59团到沁源。

    213旅转移到沁源后,改编为57团,团长张汉丞。张汉丞是老红军,开国少将。程谷梁当时是汾城县长,解放后曾任山西省政府公安厅厅长。

    [根据《双鹤之光》和乡宁文史研究专家王永顺老师提供资料整理]


    1、章冠村---“乡吉特委”建立及驻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省太原、临汾、运城先后失陷,中共中央北方区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指示晋西南区党委在崖下这个三角地带(乡宁、襄汾、汾城三角地带)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1月,中共乡吉特委在双鹤(崖下)乡章冠村成立,管辖指挥以同蒲铁路以西,黄河以东晋西南襄陵、汾城、乡宁、吉县、新绛、河津、稷山、荣河、万泉、临晋、猗氏、夏县、永济等13县的抗日救亡运动。特委机关(就是现在的市委)设在章冠村。在晋西南区党委、北方局的领导下领导晋西南各县并直接领导213旅和乡宁牺盟会中心区。特委书记武光,政委由特委书记兼任,副政委彭并之(彭雪峰弟弟);特委直接领导一个大队,一两个连。大队长杜泽生,连长白宪文,指导员白沙。38年10月,武光调走,赵守攻任特委书记,化名洪远;组织部长刘xx,患病后调走,由付子和(曾任国家计委副主任)接任;宣传部长梅村,后由王众音(曾任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接任。特委为了唤醒民众,奋力抗日,还办有《老百姓报、《农民五日刊》。乡吉特委在双鹤(崖下)章冠村,指挥了晋南大部分地区的抗日战争和革命斗争。1939年初,因形势所逼,为保存实力,特委搬到辛庄村(乡宁县委所在地)。[根据《双鹤之光》编辑整理]

    2、鹤坡村---213旅和牺盟会乡宁县中心区的驻地。牺盟会乡宁中心区的负责人有岳维藩、刘舒侠同志。抗日战争时期213旅部及指挥机关驻地-鹤坡村陈光生家四合院。鹤坡村被授予“临汾市党史教育基地”。院内共有16孔窑洞,住11户人家。当时抗日情绪高涨, 院里的11户人家主动腾出了11孔窑洞让旅部居住,总住官兵300余人,干部在窑洞住,士兵住在厦里,厦内上下两层居住士兵100多人(据说日本鬼子进村后烧掉了厦)。

    213旅的前身是薄一波的政治保卫队。1937年10月,乡宁县人民武装自卫队与河津、吉县、汾城等7县武装自卫队合编为山西政治保卫二支队。乡宁与河津合编为第五大队。中共晋南区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1939年6月下旬,在鹤坡召开庆祝大会,将政卫二支队和政卫三支队改编为213旅,郝玉玺担任旅长。旅部及指挥机关驻扎在鹤坡村陈生光家的四合大院,旅领导住上排窑洞,警卫排住下排窑洞,坐南向北的三间瓦房为军事会议室。全旅有指战员2700余人,其中中共党员300余人,每个战斗连都建立了党组织。著名的七君子(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李公朴、王造时,史良、沙千里)之一李公仆先生于1939年底专门来到213旅进行考察。为213旅旅歌作了歌词。额213旅成立后,成立了第二战区军政干校第16分校支校″。

    校长:郝玉玺兼

    副校长:雷起云兼

    教育主任:吴世通

    校址在蝉峪河的大郎庙。

    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213旅将士以鹤坡为依托,开展了轰轰轰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他们扒铁轨、断公路,破坏日军交通;炸碉堡、攻炮楼,袭扰驻守日军;镇压汉奸,截击物资,先后参加大小战斗200余次,毙伤日伪军1200余人。活动范围扩大到东至塔儿山,西至黄河边,北至晋南重镇临汾,南到汾河南北两岸。在这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给日本侵略军以致命的打击,保护了群众的安全,掩护了当地党政群团组织开展抗日活动、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12月30日半夜,即31日凌晨,“晋西事变”发生,阎锡山兵分四路向213旅发起总攻,部队被迫向太岳根据地转移。1940年1月,阎锡山招安不成、恼羞成怒,将213旅旅长郝玉玺在吉县三堠村石山湾枪杀,时年24岁。花样年华为国捐躯,长歌当哭英名永存。[根据《双鹤之光》和乡宁文史研究专家王永顺老师提供资料编辑整理]

    这是“213旅”成立和驻扎的鹤坡村


    爱国民主进步战士---李公朴先生在双鹤

    李公朴第一次来乡宁是1938年12月,就住在鹤坡村。与牺盟会中心区保持着密切联系(当时边委会和牺盟会乡宁中心区都驻扎在鹤坡村),也与驻扎在章冠村的中共乡吉特委多次接触。随后,李公朴根据他在这些地方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在这里集中精力编纂新著。

    1939年5月,黄河出版社出版了黄河丛书之二《走上胜利之路的山西》一书,发行全国。此书十一、二万字,收录了李公朴的八篇新作《几句说明》、《回顾与前瞻》、《山西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山西进步的事实具体表现在哪里?》、《敌寇在山西的活动和暴行》、《山西怎样摧毁敌伪政权》、《一个零碎的观感》、《一个前途的预测》。这些论述著作相当一部分是在乡宁山区鹤坡村窑洞里酝酿写就的。

    李公朴完成了《走上胜利之路的山西》一书的编写出版事宜后,1939年5月下旬来到延安。他倡议组织一个流动学校,得到毛主席的称赞。毛主席并亲自通知罗瑞卿从抗大鲁艺抽调了一批干部,组成“抗战建国教学团”,到敌后去深入发动群众。党中央还专门为他配备了一位警卫员保护他的安全。随后李公朴又第四次来到山西。

    1939年6月下旬,山西新军二一三旅在乡宁鹤坡村召开了中级以上干部庆祝建军大会。正式宣布成立了二一三旅。李公朴先生在干部建军庆祝会上做了激情洋溢、鼓舞士气的讲话。他说:新军(二一三旅)与其说是山西的新力量,还不如说是山西的发动机,因为他们不象过去一般军队只能做一些被动的“唯命是从”的工作,而且起着政治、军事、经济、民运的主动的推动作用。大会之后,李公朴为新成立的二一三旅写了《二一三旅旅歌》歌词。歌词全文是:

    血战两年敌胆寒,

    抗战已走上新阶段,

    二一三旅英勇的姿态,

    誓为民族坚决抗战。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誰愿忍气受人涂炭?

    我们都是民族优秀儿女,

    誰愿甘心任人横暴摧残?

    英勇团结,

    刻苦坚强。

    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

    站在抗日的最前线,

    战!战!战!

    还我锦绣河山。

    此歌词由二一三旅宣训科齐从龙同志谱曲,李公朴亲自教唱,并与战士们一起唱歌。《二一三旅旅歌》在吕梁山南麓乡宁县鹤坡一带二百平方公里的条条山梁上传唱一时。

    李公朴这次在鹤坡村住了十多天。1939年7月7日,新军二一三旅和乡宁牺盟会中心区在鹤坡村联合召开军政民纪念抗战两周年大会,李公朴先生再次在大会上发表演讲。

    1939年6、7月间,李公朴曾在乡宁县城财神庙和乡宁管头长镇村召开大会,进行演讲,受到热烈欢迎。在长镇村演讲时,知名爱国人士时任第二战区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杜任之在场作陪,同时做了演讲。

    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在云南昆明演讲时,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笠日五时二十分在云南大学医学院因流血过多牺牲,年仅46岁。[根据《双鹤之光》和百度编辑整理]

    这是李公朴生前照片和烈士墓碑


    3、首届中共乡宁县委建立时驻地--辛庄村

    1938年8月间,中共乡吉特委书记武光和晋西南统战部长张友清(曾任抗战开始后山西省委书记晋西南统战部长,牺牲于太原狱中)派刘正之和韩启俊(曾任延安地委书记、陕西省委副秘书长)2人到乡宁县筹建党的工作。刘正之的公开身份是小商贩,韩启俊在县牺盟会工作。县委机关就设在刘正之住的地方辛庄村。一个月后,韩启俊调走,王通(原名辛义勋,陕西人)调来,随后又派阎秉权同志筹建乡宁县委。1938年10月,在特委书记赵守攻的主持下,正式宣布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乡宁县委员会(简称县委)。县委书记刘正之,组织部长王通,宣传部长阎宁波(阎秉权)。1939年4月刘正之调离,县委成员是:书记彭德(又名王义芝),组织部长王通,宣传部长杨耀(又名范涛)。

    县委成立后,遵照特委指示,按照党中央“坚持抗日,反对投降;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号召,确定了县委的工作方针: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壮大人民抗日力量,争取阎锡山抗日;对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反共、反人民,妥协投降政策要坚决抵制、斗争。乡宁是阎锡山统治区,敌强我弱,党要“长期隐蔽,蓄积力量”,县委领导及党组织仍采取地下秘密活动的方式。县委负责同志深入基层,分片领导全县党的组织。刘正之负责二区(原牛王庙、现光华一带)、四区(毛则渠一带);王通负责三区(关王庙一带);阎宁波(阎秉权)负责一区(城关一带)。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马列的书、党的报刊很少看到,革命歌曲不能唱,开会也很少,开会也是秘密在辛庄村和水泉沟(原吉家原公社,阎宁波的岳父家)进行,一般都采取个别接头的办法。建党初期,条件极其艰苦,书记的公开身份还是小商贩,特委发给10元作为商贩资本及办公生活经费。所有县委干部只能吃点小米、馒头,很少能吃到菜。在此期间,县委做了四项工作。

    一、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到1939年初,党员由县委初建时的10人左右发展到100余名。刘乐善(相逢人)、吕祖尧(安候人)、翟根生(煤矿工人)、赵五泉(农民)等都是这个时期发展的党员。随着党员队伍的壮大,又在全县建立了区委、党支部、党小组等党的基层组织。一区(城关地区)区委书记王瑞生(曾任山西省政协秘书长);二区(光华地区)区委书记董光华(后被叛徒出卖,牺牲);三区(关王庙地区)区委书记李刃;四区(毛则渠地区)区委书记苏治,区委组织部长阎应杰。

    县委领导下的基层组织除发展党员外,还发动群众,组织参加八路军仅毛则渠支部就十多名工人参加八路军;培育输送干部,支援其它地区工作并向党、八路军转送武器、弹药等。

    二、领导牺盟会、公道团,利用阎锡山合法组织,进行公开斗争。牺盟会、公道团都是阎锡山的组织。县委派袁逸田、龚士奇任牺盟会特派员;共产党员王达任公道团团长。后两个会合并为牺公联合会,秘密成立了党组,此后,又以牺盟会的名义,成立了工、农、青、妇各抗日救国会等群众组织。党通过这些合法组织,同与土豪劣绅、恶霸地主公开斗争,与反动县长张福丙作斗争,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三、县委住在辛庄村“王善人”家里。“王善人”是先天道迷信组织的头头。常常在其会道门“劝善”。县委、区委逐步向他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并向他的教徒以及广大群众宣传党的主张。

    四、教育党员严守秘密,保存实力。当时,党的工作大都没有公开。教育群众和党员加强党的保密工作,严防敌人的破坏活动。由于保密工作做的好,敌人的多次袭击全都扑空,党的力量没有遭受任何损失。


    二、革命烈士

    据《乡宁县志》记载,双鹤乡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就牺牲或失踪有名有姓的31人。分别是

    [以上资料来源为《乡宁县志》]


    编后语:我骄傲,我是双鹤人!我自豪,我是双鹤的子民。双鹤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曾经被日寇践踏蹂躏,我们的先辈们用献血和生命保卫了这块土地。同时,这块土地之所以能成为“乡吉特委”指挥部,成为“牺盟会”乡宁中心区的驻地,成为白色恐怖下乡宁第一届县委诞生地,就充分说明双鹤人民的革命觉悟和革命精神是何等的宝贵和崇高,双鹤人民为支援乡宁、山西乃至全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突出的牺牲和贡献。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目的,就是为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作为双鹤人民的后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宣传双鹤,歌唱双鹤,建设双鹤,继承和发扬先辈们一不怕苦儿不怕死,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建设好我们的故乡,建设好我们美丽可爱的家园!转!加油!💪❤

    (在编辑之中,受到乡宁县文化研究协会文史研究专家王永顺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修改了一些谬误,在此向前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